Painted by an 11-year-old student |
小時候我們家很重視過農曆新年。油角煎堆、年貨糖果這些一早就要辦妥好;「年廿八,洗邋遢」,那天我們要幫忙清潔家居;年初一大清早我們要穿上新衣服給爸爸媽媽、嫲嫲婆婆拜年,再跟他們一起到一些長輩家拜年,禮節規矩一點也不能馬虎。
「逗利是」是每個小孩子都喜愛的,我也不例外,儘管收到的紅包錢都要被「充公」交給媽媽幫我們存起來。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過年時家裡的飲食安排。年三十晚的團年飯要有九道菜,髮菜蠔豉、煎大蝦、白切雞、蒸魚、豬脷湯等絕對少不了。年初一的午飯相對地「簡單」只有六道菜,但晚飯總會有一些前來拜年的賓客留下來吃飯,九道菜是必然的。最特別的是我家的開年飯是安排在年初二的零時吃,初一的晚飯還沒有完全消化掉,當我睡眼惺忪時,新做好的九道開年飯菜已擺放在眼前了!
那時候,除了親戚朋友,我爸爸的很多生意夥伴也都會來到家裡拜年。記得最高峰的一次,年初一的晚飯有近四十人在家裡吃飯,初二零時的開年飯也還有二十多人,菜要多做兩三倍才能應付得來。隨後幾天的晚飯通常都會有賓客留下來吃飯,之後還會有一兩個團拜的晚飯活動安排在我家。
當這些慶祝活動結束後,留下來的是大量的剩餘菜餚需要我們慢慢的消化掉。魚蝦這些熱門菜式一般剩得不多,通常白切雞的剩餘量最大,我的婆婆會用豉油調味把那些雞肉炒熱給我們吃,至少要吃七八天才能把所有的餘菜吃完。
回想起這些逸事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父親當時對朋友對生意夥伴的海派作風,更讓我嘖嘖稱奇的是那時候我媽媽和婆婆怎樣能在廚房裡烹調出這麼多的新鮮菜餚,「巧婦」真是不易為呀。
隨著父母親漸漸老去,很多過年時的禮節也都慢慢簡化了。今天,對我的兩個兒子而言,拜年只是半天的事,團年飯開年飯一般都在酒樓舉行,簡單的點幾個「意頭」菜就算是應節了。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孩子們收到利是時的喜悅,還有就是我太太會在他們年少時把紅包錢「收繳」存起來。
28 January 201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