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同學家看到過一幅字寫著「難得糊塗」,當時還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希望變得糊塗呢?
進入社會工作後開始對「難得糊塗」有了多一點感受。在公司裡,同事之間的合作是講求和諧互相配合,就算你再聰明能幹,也要顧及其他同事工作上的進度效率,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看到我工作效率高但性子急,上司曾告誠我處事要低調一點,免得惹來同事們的嫉妒不滿而產生磨擦。我雖以此為戒,但也領受過不少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惡果。
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需要用上「糊塗」。子女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總會有好勝犯錯的時候,身為父母不應在每件事上都給予批評指導,要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解決面對後果,讓他們積累得失成敗的經驗,更好地應對未來人生的挑戰。面對年邁的父母對生活質量改變的抗拒、對新科技的不適應、對一些事情的執著,我們也要適當地「糊塗」,了解他們的想法諒解他們的行為,在盡孝心的同時也保持對他們的尊重,找到彼此相處的平衡點。同樣地,朋友之間的交往也是這樣的。
我也曾見過一些人利用「難得糊塗」的不當例子。把自己的誤判或不當行為辯稱為「難得糊塗」以逃避責任;對一些應該做的有能力做的事情裝作不會做,將工作推卸給其他人;更有甚者先是裝「糊塗」,等其他人把事情辦妥後馬上又變得「聰明」起來搶先在老闆面前邀功,還要挑剔批評他人工作中的缺陷失誤!這與乾隆年間鄭板橋所寫下「難得糊塗」這句名言的內裏涵義相去甚遠,可說是南轅北轍。
「難得糊塗」是講求收斂包容,懂得放下,是用智慧來領悟實踐的!
20 December 20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