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7 October 2017

維生素補充劑


網上圖片

我朋友David多年來對日常生活中的食材和藥物素有研究,最近傳來了一篇文章,節錄自他的一個關於維生素的講座,值得一看,在此與大家分享。

**************************************

我們都知道維生素對身體的重要性。現代社會重視健康、養生,很多健康產品製造商也提醒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需要不同的維生素補充劑來彌補身體的所需。

多年前,我看了一篇「讀者文摘」的文章,名為「五個關於維生素的真理與謊言」。文章裡提出不同的臨床研究都顯示服用維生素並不能彌補飲食上的不足,也不一定能夠有效地預防疾病,多吃維生素更可能影響身體健康。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不同正反的迴響,有認同的聲音,也有批判它是斷章取義。之後的一篇「讀者文摘」名為「八種浪費金錢的維生素補充劑」的文章同樣也帶來不同的正反批評。

經過一連串的探討,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市場上有很多維生素補充劑的效用都不是太高,有些多吃了更會影響身體健康。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維生素是我們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得到賴以維持生命的要素,故稱之為維生素。而平常我們買到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是根據美國藥典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的標準製造的,一般稱之為人造USP維生素和礦物質。它們都是以不同藥物製造出來的,因此多吃這類人造的USP維生素及礦物質確實是會對身體尤其是肝腎有害的。

就以我們熟悉的維生素C作一個比較。食物性維生素C的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K (凝血作用)、維生素P (強化血管及其他含膠原的組織)、维生素J (血液帶氧能力)、五銅離子(調節貧血)、各種的ascorbagens (促進肝臟和腸道酶),還有至少14 種已知的生物類酮、酪氨酸酶的酶、抗壞血酸和多種礦物質包括鐵、錳、鋅、硒、磷、鎂。

至於USP維生素C,主要是「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 這單一的抽離 (isolated) 成分。醫藥界以此來稱為維生素C的補充劑實在是誤導消費者 (相關連結)。其實,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其他維生素的身上,如維生素E、維生素B群組等。

另外,由於USP維生素和礦物質通常是從化合物或石油衍生物製造出來,這些成分難以跟天然食物相比,會較難被身體吸收。那些不被身體吸收的化合物或石油衍生物一般都是通過我們的肝腎排出體外,增加它們的負荷。

隨著消費者對維生素補充劑的認知,市面上的健康產品越來越多是從食物及天然原料裡提煉出來,我們身體對這些食物性維生素 (whole food vitamins) 的吸收率能達到70-90%,相比USP維生素只有5-20%的吸收率,食物性維生素的平均吸收率比USP維生素高出超過六倍。但我們也要小心很多食物性維生素補充劑也滲透了不同的 USP 藥物成分,在購買這些產品時,我們要多作研究多注意補充劑的成分 (相關連結)。

當然,均衡飲食才是吸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最佳途徑。


7 October 201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