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探望一個朋友,當他十歲的兒子從睡房出來跟我打招呼時,我發現他眼睛有點紅像是剛哭過的樣子,就好奇的問他是怎麼回事。沒等他兒子回答,我朋友就搶著責怪兒子,說他玩電腦遊戲佔用的時間太多,溫習的時間不足以至在學校測驗中成績不盡理想。看到他兒子淚水汪汪欲言又止的樣子,又看到他爸爸還在生氣,我不好意思多說什麼,安慰了他兒子幾句就叫他回房間繼續溫習去了。
過了幾天,當我的朋友心情平靜下來後,我問他是怎麼回事,才知道他兒子還是聽話的,溫習也還算努力,只是就讀的名校對學生成績的要求比較高,而他兒子的年紀比同年級的同學小,學習有點跟不上。當得知測驗成績後,我朋友就「情不自禁」地大發雷霆罵起兒子來。過後,他也有對自己當時的反應感到後悔,特意買了一份禮物送給兒子作為補償。
其實,「貪玩」是孩子的一種天性,與做功課溫習準備考試相比,大部份的小孩都會覺得玩電腦手機遊戲的趣味性比較高,會選擇「貪玩」。身為父母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沉迷於玩樂,但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情況呢?
我覺得重要的是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對讀書學習產生興趣,知道怎麼樣去平衡分配學習與玩樂的時間。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父母可以用玩樂作為「利誘」,讓孩子先做好功課再去玩耍。年紀較大開始懂事的孩子,父母就要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鼓勵他們適當的分配時間以及建立起對自己行為後果負責的責任心。
另外,孩子是懂事的是有自尊心的。當孩子在付出努力後還是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還在這種情況下受到批評責備,那種感覺是不好受的。可能是孩子的能力不足,可能是父母的要求太高,簡單地把考試成績不理想歸咎於孩子的貪玩是不公平的。更有甚者在孩子達到要求後就「搬龍門」將要求提高,孩子在努力付出後不僅得不到認同和肯定,還不知道父母的要求底線到底在哪,你叫他們怎樣能對讀書學習產生興趣呢?
怎樣能讓孩子快樂地學習成長是對父母親的一大挑戰!
20 August 20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